欧门范文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一等奖)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组第21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以“勿忘国耻”为专题,旨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

  2.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并体会一些简单的文字游戏,但在具体阅读《圆明园的毁灭》时,可能会遇到生字词的问题。同时,由于年代比较久远,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较少,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具和结合时代背景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当时的情境。

  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能够:

  4. 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建筑宏伟、瑰宝、灰烬”等词语。
  5. 理解并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文章中对圆明园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6. 培养爱国情怀,有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

  7.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体会圆明园建筑的宏伟与昔日辉煌之景,进而懂得毁灭的价值不可估量。
    难点:如何用词准确表达毁灭的价值,尤其是“圆明园化作灰烬”的内涵。

二、说教法

  1. 教法
  2. 引入:通过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北京旅游过呢”,来引出今天的新课。这样的导入不仅了解大家是否有去过圆明园,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且扫清了文字障碍。
  3. 导读:让学生通读课文,尝试用低沉的声音读出文中的情感和哲理。

  4. 学法

  5. 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问,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6. 文字理解与形象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文章内容。

三、说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6分钟)
  2. 引入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去北京旅游过呢?”这样的问题既有趣又自然,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提问引入今天的新课“圆明园的毁灭”。同时,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3. 整体感知(15分钟)

  4. 首先,完成生字词的学习,借助教辅资料或字典,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并进行板书书写:组成、建筑、收藏、侵略。
  5. 然后,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谈谈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提问:“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当时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情感的投入。

  6. 深入体会(15分钟)

  7. 阅读文中重点句子,如“建筑宏伟、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等,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8. 同时,结合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生活场景和文化氛围。

  9. 谈感受(15分钟)

  10. 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受,如“圆明园的辉煌已成往事”,激发爱国情怀,并表达对 future 的思考。

  11. 迁移拓展(10分钟)

  12. 引导学生总结全文,归纳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如今却化作灰烬。
  13. 帮助学生将这种感受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培养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14. 作业小结(5分钟)

  15. 提供一篇类似的作文题目,鼓励学生尝试写作,并分享他们的写作经验。

四、说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 组成美丽 | 建筑宏伟 | 王城繁荣 | 西洋景观璀璨 | | 圆明园化作灰烬

以上是我的教学思路和过程,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材料。文章通过对“毁灭”这一主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深切仇恨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能够感受到圆明园的历史价值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增强参与意识。
  3.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教训,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 重点:通过描写“毁灭”的过程,体会圆明园的价值和人民的情感。
  • 难点:如何联系文章内容,形成完整的感受和反思,突破以史为鉴、以行应记的教育思想。

二、说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 预习部分:
  2. 教师预览《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主要描写的情节和情感。
  3. 准备相关资料,如课件PPT幻灯片的内容(背景图、文字要点)。

  4. 组织学生讨论:

  5. 小组交流“圆明园被 destroy后,会对人们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二、课堂流程

  1. 引入环节
  2. 初步感受文章内容:课前播放幻灯片《圆明园毁灭》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参观过圆明园的情景。
  3. 教师提问:看到这种景象,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毁灭”)

  4. 整体布局分析

  5. 重点句:“众星拱月,金碧辉煌”,通过课件展示圆明园全景图,引导学生理解“万园之园”的意境。
  6. 练习读写:教师带领学生读出重点句“有”,并完成“写”字游戏。让学生思考:“你看到圆明园内有很多 beautiful景色,这些景色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的?”(课件配合音乐播放《平湖秋月》)

  7. 建筑风格展示

  8.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园林的特点和各地名楼的风格。
  9. 活动准备:教师讲解先秦、明清园林的历史,课件展示部分经典园林图片。

  10. 珍贵文物收集

  11. 重点句:“上至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2300多年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珍宝的意义。
  12. 活动准备:教师介绍 fontaine 和珍宝知识,课件展示一些名画、文物图片。

  13. 情感体验与反思

  14. 小组讨论:“圆明园真正拥有什么?”(结合课件内容回答)
  15.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明园不仅是园林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16. 练习写话“你认为圆明园的价值是什么?”并完成“好”的字词。

  17. 总结环节

  18. 总结全文,教师提问:“从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课件配合音乐播放《红岩》)
  19. 通过电影《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人民的心愿与痛苦。

三、整合点诊断及解决方法

  1. 整合点
  2.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3. 教学难点突破

  4.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珍贵文物,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它的价值。
  5. 引导学生联系文章内容,完成情感的深度表达。

  6. 课后反思

  7. 突破以史为鉴、以行应记的教育思想,强调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教训的认识。

四、预期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 1. 更深刻地感受到圆明园的历史价值。 2. 从中获得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3.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反思意识,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希望这篇《圆明园的毁灭》优秀的说课稿能为你的教学提供参考!

文章一:圆明园的毁灭与人性的永恒思考

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的毁灭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割裂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痛、恨:我们无法忘记那一天——圆明园被烧毁的情景。它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种永恒的主题。当我们沉浸在历史的悲伤中时,却 misses what comes after.

不可估量的损失:毁灭不仅仅是文化的历史见证,更是人性的重逢。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毁灭了,那么它被烧毁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烧不毁的又是什么?我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有更多的思考。


文章二:文明与残亡的永恒课题

毁灭是一个强大的力量,一旦绽放,便能照亮后世的黑暗。

痛、恨:毁灭不仅是一场历史的悲剧,更是一种文化的伤痛。它让曾经的美好化为灰烬,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沉淀。

历史的碎片:我们只能看到圆明园被烧毁的残骸——断壁残垣,而看不到文明的重生。毁灭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

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一天——1860年10月6日。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击。毁灭后的破碎告诉我们:文明终将重建。


文章三:余韵与反思

当圆明园化为灰烬时,我们是否也感受到了另一种力量?

痛、恨:毁灭不仅仅是死亡的产物,更是一种文化的冲击。它让历史成为一种清醒的清醒,让黑暗变得明亮起来。

历史的回响: destroyed once will never be forgotten. 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的历史一去不返。毁灭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

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一天——1860年10月6日。它不仅是圆明园的一天,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击。毁灭后的残垣断壁依然诉说着一个深刻的真理:文明终将重建,只有在经历了生命的代价后,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超越。


本栏最新
全站最新